个人债权债务清理中举证责任和期限是什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04
个人债权债务清理:举证责任和举证期限
一、举证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当事人在一般案件中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不同类型的案件,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也不尽相同。以买卖合同货款纠纷案件为例,债权人需要提交的证据主要包括购销协议、订货单、送货单、收货单、催款通知、对帐单、结算票据、还款计划、电报传真、证人证言、谈话录音等。对于可能灭火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公证机关申请证据保全;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需要强调的是,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才能具备证明力。如果当事人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主张的,就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以完成举证责任,避免因缺乏证据意识而导致败诉。
二、举证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将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因此,当事人除了要确保自己的证据能够支持自己的主张外,还要保证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超出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除非被认定为“新证据”,一般法院不予采纳,无法发挥证据作用。举证期限一般由法院在《举证通知书》中指定,当事人务必仔细阅读并重视。如果确实无法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可以申请延长举证期。总之,案件的事实依赖于证据证明,能否取得胜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因此,对于个人清理债权而言,证据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债务人实行财产保全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赢了官司输了钱。”这句话主要指的是债权人虽然取得了胜诉,但债权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这种情况一部分是因为债务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债权人缺乏风险意识,没有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导致债务人转移财产或被其他债权人抢先受偿。个人清理债权时,必须重视诉讼保全,对于有财产的债务人尤其要做好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对债务人财产或与案件有关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在个人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对象限于债务人的不动产、银行存款、车辆船舶、股票证券、股权股息、商标专利和著作权等,案外人的财产不得保全。2. 申请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提供相应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3.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的15日内起诉,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4. 申请保全银行存款、商标权和专利权的期限一次不超过6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一次不超过1年,查封不动产的期限一次不超过2年。在保全期限届满前,申请人应向法院办理相应手续,以延长保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