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村民集体的土地被二级公路征用后的土地赔偿款归农村集体所有。具体而言,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则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根据法律规定,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于需要安置的人员,如果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安置,则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由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如果由其他单位进行安置,则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对于不需要统一安置的人员,安置补助费可以直接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在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其保险费用。
同时,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有责任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根据土地法修正草案的规定,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需要进行补偿安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国务院的具体办法规定补偿安置的具体标准。
根据土地法修正草案的规定,取消了征地补偿的30倍上限,并明确了先补偿再征地的原则。
根据草案的规定,征地补偿不再按照土地产值为标准计算,而是综合考虑土地区位、供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因素。对于住房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应遵循市场原则,以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改善和长远生计有保障。
草案将原有的“土地补偿、安置补助和青苗地上附着物补偿”扩展为五项,单独列出了住宅,并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补偿。
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应提供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无法提供时应按市场价给予货币补偿。对于城市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应安排宅基地重建住房,并按照新建房屋成本给予补偿。此外,草案还增加了社保补贴资金,将其纳入补偿资金中,记入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草案对征地程序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必须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同时明确规定,未落实补偿资金的征地不得批准和实施。
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草案已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来规定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细则。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交易,只能通过国家向农民征地,然后成为国有土地后再转入市场。这导致失地农民无法正常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了政府与民争利的局面。
征地补偿费应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被征地农户依法享有的土地补偿费,也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剥夺或侵害其依法享有的土地补偿权益。
对于已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情况,土地补偿费应以不低于80%的比例支付给被征地农户,剩余部分留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果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征收并撤销建制,则土地补偿费应以不低于80%的比例分配给被征地农户,剩余部分平均分配给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
对于未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情况,土地补偿费应以不低于80%的比例平均支付给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剩余部分留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果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征收并撤销建制,则土地补偿费应全部平均分配给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