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14
在农村房屋拆迁中,如果是拆迁方造成了拆迁人的死亡,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农村房屋拆迁的安置方法如下:
在拆迁补偿中,宅基地的面积应当经过合法批准,并且不得超过控制标准。未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不予认定。
对于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不予补偿。但是,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可以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每户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标准,按照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第六条确定的标准执行。
在拆迁补偿中,宅基地上的房屋建筑面积以房屋所有权证标明的面积为准。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具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的,按照批准的建筑面积认定。
对于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的房屋,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但确由被拆迁人长期自住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对于属于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属于占地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确定,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于本办法施行后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拆迁时不予认定。
对于农村村民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但未实际取得宅基地,并且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安置确有困难的情况,拆迁人应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助。但是,如果拆迁实施方案确定以另行审批宅基地的方式予以补偿安置,则不适用此规定。
对于占地拆迁宅基地以外的房屋,参照征地拆迁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利用宅基地内自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除了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和安置外,拆迁人还应当适当补偿停产、停业的经济损失。其中,征地拆迁房屋的经济损失补偿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占地拆迁房屋的经济损失补偿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征地拆迁房屋的搬迁补助费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占地拆迁房屋的搬迁补助费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对于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按照重置成新价结合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