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7-16
农村房屋拆迁领取赔偿时需要提供以下证件:
提供户口本作为身份证明。
提供农村宅基地证作为土地所有权证明。
提供拆迁合同协议作为拆迁补偿的依据。
提供家庭成员身份证作为家庭关系证明。
对于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的情况,需要提供出生证明和由村委会开具的证明信,需加盖村委会红章和乡镇派出所盖章。
征地补偿是指房屋征收部门自身或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时,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规定,给予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公平补偿。
征地补偿费用包括:
1. 土地补偿费: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 青苗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而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 附着物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他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 安置补助费: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1. 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和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 确定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方法: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 如果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原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该规定已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删除。
各项补偿费用由被征地单位收取后,按以下方式处理:
1. 土地补偿费、依法应支付给集体的安置补助费、集体所在的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由被征地单位管理和使用。
2. 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归青苗和附着物的所有者所有。
3. 安置补助费的归属和使用:
(1)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管理和使用。
(2) 由其他单位安置的,支付给安置单位。
(3) 对于不需要统一安置的情况,发放给安置人员个人或经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集体所有的补偿费用的使用收益分配办法:
1. 在当地金融机构设立专户存放。
2. 使用情况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3. 分配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过半数通过,报乡政府备案。
1. 补偿标准争议:先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2. 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为村委会或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3. 征地信息公开纠纷:属于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
1. 被征地的村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补偿安置:
(1) 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与货币补偿金额同等价值的产权房屋调换。
(2) 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
(3) 被拆除房屋评估如选用重置法的,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由征地单位委托具有房屋拆迁评估资格的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同区域新建多层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地使用权基价及价格补贴标准,由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
2. 被征地的村或村民小组建制不撤销的补偿安置:
(1) 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应按以下规定予以补偿安置:
(2) 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可以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或居民点范围内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相应的货币补偿。
(3) 货币补偿金额计算公式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单价结合成新+价格补贴)×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拆迁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给被征地的村或村民小组。被拆迁人申请宅基地新建房屋的审批程序,按照国家和当地农村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定执行。
(4) 不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与货币补偿金额同等价值的产权房屋调换。被拆迁人不得再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其原则应当是使被拆迁人的居住水平不因拆迁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