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26
我国城乡规划法是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的主要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权责令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
根据该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如果还可以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当事人需要在限期内进行改正,否则将面临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如果无法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当事人需要在限期内拆除。如果无法拆除,相关部门可以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可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根据该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如果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根据《辞海》的相关释义,建筑物一般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主要建造物,如水池、堤坝、囤仓等。设施则指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各种器械用品。因此,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是人工建造的物体,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构筑物指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人工建造物,如水塔、烟囱等。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为对象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
行为事实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
A、新建是指新建造建筑。违法搭建中的新建行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违法占地的情况下进行的擅自搭建行为,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如农村中占用耕地、占用自留地等。第二类是在没有一书两证的情况下进行的擅自搭建行为,未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如违反一书两证的记载,超标准或更改设计方案进行的建设行为。
B、扩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程,增加原有建筑的占有空间。通常表现为增加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高度。扩建行为必须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如在原建筑的上方及侧方,紧紧依附于原建筑。如果是在原建筑旁边另行建设,并以过廊与原建筑物连接,则应视为新建,不属于扩建。扩建还必须增加原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高度,即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占有空间增大,如楼房加层、增加裙房等。如果仅通过建筑内部改建,增加原建筑的建筑面积或实用面积,不属于扩建,而应归类为改建。
C、改建是指将原建筑的一部分拆除,在原建筑范围内进行改造,不增加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高度。改建只改变原建筑的结构,并不对外扩展。如房屋加固、房屋内部分层、改变墙柱、墙体和原有结构等行为属于改建。改建可能会增加建筑面积或实用面积,比如封阳台。但由于该行为并没有在高度和水平方向上扩展原建筑的占用空间,因此不属于扩建。如果将原有建筑部分拆后重建,即使超过原有面积,也不认定为扩建,而应归类为改建。因此,在实践中常见的破墙开店、居改非和群租等都属于违法建筑。
行为违法性的认定包括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和业主公约等管理规约。
A、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违法搭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依据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不同的部门从不同角度对违法性进行认定,采用的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有的以是否违反禁止性规定为标准,如《公路法》、《铁路法》、《民用航空器法》;有的以是否违反具体标准为标准,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的以是否经过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为标准,如《城乡规划法》、《建筑法》、《水法》。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法律依据和界定标准来认定违法搭建的违法性。
B、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虽然民事法律规范中没有直接出现违法搭建的概念,但根据《民法通则》中有关相邻关系的条文,只要搭建行为侵犯到相邻方的合法权益,就应认定该行为具有违法性。
C、违反业主公约等管理规约。小区业主可以在业主公约等自治管理规约中共同约定其他禁止搭建的情形,以保证小区外貌的和谐统一和整体物业的环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业主应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业主公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