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28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因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止养殖区域,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确实需要关闭或者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所,导致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养殖场拆迁的主要补偿项目包括土地使用权补偿、棚舍补偿、棚舍附属物补偿、停产停业补偿、可移动设备(养殖设施、养殖工具等)搬迁费用、不可移动设备(用电用水和环评的处理设施等)的重置成新价、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费等。
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地区的征地拆迁情况复杂,导致各地的补偿类型和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养殖户需要了解所在县市的补偿标准和要求。据了解,郑州市通过使用19亿财政资金完成禁养区搬迁和补偿工作,市、县(市、区)按照1:2的比例配套落实。相信其他地区也会根据年度计划,在关闭搬迁任务完成后对畜禽养殖场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农村养殖场拆迁获得合理补偿的前提是必须要合法经营:养殖相关的经营证照等都要齐全,环评手续等也要符合规定。在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业执照和环评手续等问题,农村养殖户难以获得补偿。然而,在一些地区,如北京通州区,只要根据农业政策允许养殖,不论手续是否完备都会分别进行补偿。对于具备手续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的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将按照评估价的100%进行补偿;而对于没有手续的,可能会酌情给予补偿,而擅自乱搭乱建的则不予补偿。至于手续不全的养殖场能否获得补偿,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施政策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