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5-10
在进行拆迁协商谈判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当前拆迁补偿的标准和水平,并结合自身情况确定目标和底线。这可以通过查阅公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和了解周边房地产市场价格等方式实现。其次,除了了解自己的情况,还需要了解拆迁方的信息,例如拆迁方的身份、权限和背景等。准备充分后,可以在谈判中游刃有余,做到不慌不忙。
征收方第一次来谈判时,通常是为了了解被征收人的情况和心理预期。因此,被征收人不应该直接透露自己的底线,以免失去主动权。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易表态接受或不接受征收方的补偿条件,并避免直接透露自己的心理价位。相反,被征收人应该善于倾听,启发对方多说,并在对方发表意见时分析和判断对方的底线,以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谈判的前提是双方都有执行权。因此,在谈判之前,需要确认与自己谈判的人是否具有决定权和执行权,以免浪费时间。被征收人可以主动提出与项目动迁工作的负责人或领导直接谈判,以确保谈判结果能够得到执行。
在谈判前,被征收人需要确定一个心理预期价。报价不宜过高或过低,可以稍微高于心理预期,但不要过于离谱。参考标准可以是周边房地产市场价格,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被征收房屋的补偿一般不得低于市场价格。此外,还需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以不降低或略有提升为标准。
征收方在拆迁过程中往往存在违法行为,例如主体不符、征收决定不合法、评估程序违法等。指出征收方的违法点可以提高谈判的筹码,因为征收方害怕败诉会影响整个拆迁项目的进度,从而遭受损失。因此,在谈判时抓住征收方的破绽和弱点对于获得满意的谈判结果非常重要。然而,这需要被征收人对相关法规和文件具有基础和了解。
房子和拆迁补偿协议是谈判时的重要依据。房子是要求补偿的重要凭证,一旦失去房子,维权和谈判将变得困难。补偿协议一旦签署,意味着接受对方的条件,无法继续谈判。因此,对待房子和补偿协议要慎重,不要轻信拆迁方的口头承诺或诱骗,避免轻率搬迁和签署协议。只有守住房子,暂不签字,在补偿不满意时仍有谈判的余地。
即使守住房子并拒绝签署协议,也不能放松警惕。征收方可能会启动司法强拆的程序或直接实施违法逼迁强拆。为了争取时间,被征收人可以及时通过行政诉讼阻止征收方的强拆行为。例如,根据相关法规提起复议或诉讼,可以有效暂停司法强拆的进程,将案件引入法治轨道。在提起诉讼的时间上,可以稍微拖延一下,充分利用起诉期限来收集项目涉嫌违法和补偿安置不合理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