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拆迁补偿方式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4
合理选择拆迁补偿方式
被拆迁人的被动处境
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导致许多被拆迁人错过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我们将在近期进一步探讨被拆迁人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背景
初某拥有一处位于北京市XX区XX路23号的私房,建筑面积约为121平方米。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计划拆迁该地块并建设高档公寓。根据北京市的拆迁补偿价格,初某私有房屋的区位补偿价格为每平方米4300元。开发商要求按照评估的价格给予初某补偿,但初某不同意,双方未能达成拆迁协议。于是,开发商向北京市XX区建设委员会申请裁决本案。
初某的问题
初某在本案中提出的问题是:对经评估作价的重置成新价格没有异议,但与开发商未能达成拆迁协议的原因是:开发商开发建设的一期项目的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11000元,现补偿给初某的房屋只能购买同地区房屋的60平方米左右,因此不同意开发商的拆迁补偿方案。
拆迁争议的解决
经分析,本案的拆迁争议实际上是补偿价格的争议。然而,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解决该争议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初某私有房屋的补偿价格是根据2001年北京市公布的拆迁补偿价格标准确定的。然而,现行市场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2001年的市场价格,因此即使初某提出了拆迁补偿价格复核,也无法实现其目的。
其次,初某要求按照开发商销售商品房的价格进行拆迁补偿也没有法律依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根据法律规定选择补偿方式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被拆迁人有权选择拆迁补偿方式,即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我们代理初某向开发商和建委提出初某要求产权调换,不接受货币补偿。
然而,开发商以该地区没有产权调换只能实行货币补偿为由拒绝了初某的要求,建委工作人员也解释说只能进行货币补偿,不批准产权调换。
根据建委工作人员的意见,我们明确提出建委的意见违反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能成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起诉讼,就建委审批的拆迁方案提出异议。在审理过程中,开发商同意按照产权调换的方式与初某进行拆迁补偿,但提出以下意见:初某私有的房屋只能按照拆迁评估价格进行补偿,而开发商提供的产权调换用房有两个选项,一是开发商建造的原地回迁房,售价为每平方米11000元,二是位于海淀区山后地区的房屋,售价为每平方米4500元。我们拒绝了开发商提出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在进行产权调换时,开发商提供的产权调换房屋也只能按照2001年的评估价格进行评估,以确定拆迁补偿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不得不妥协,最终与初某达成了拆迁协议,按照每平方米9800元的标准对初某私有房屋进行了拆迁补偿。我们最终撤回了对拆迁主管部门的行政诉讼,案件得以终结。
案例结论
在北京市,许多被拆迁人提出按照2001年公布的拆迁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已经远远低于现在的商品房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被拆迁人选择了被动等待。然而,上述案例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按照产权调换的方式进行拆迁补偿。在选择产权调换的情况下,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原地回迁,这对拆迁人的影响可能较大。在双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相互妥协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