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2-12
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无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即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
即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即一方与他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即一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即合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即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如果对方仍不履行,守约方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确认后,申请法院强制对方履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责任。如果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依照法律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格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为合同履行提供保证、定金、抵押、质押或留置等方式担保的合同当事人或第三人,在被保证的合同当事人违约的情况下,要按照担保合同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在不违背法律原则及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其他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对于合同中只约定一方的违约责任,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合同中已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则按照约定处理。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