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8
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时,会引发纠纷。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内拒绝搬迁,也会引发纠纷。
(1)行政裁决:当事人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若被拆迁人是拆迁管理部门的一员,裁决则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裁决内容应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
(2)依法起诉:若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满意,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6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强制拆迁:若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拆迁由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执行,或由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根据《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提起诉讼,拆迁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2号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未经行政机关裁决,仅就房屋补偿、安置等问题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合同,合法成立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以下两种情形:
当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搬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且双方未达成仲裁协议,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此外,若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拆迁当事人在协议中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内容,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