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1-18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形时,合同是可以中止履行的。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中止履行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该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根据第六十八条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1. 不可抗力一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并不要求合同无法履行。情势变更后,即使合同仍处于能够履行的状态,但如果履行合同过于艰难或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结果与订立合同时的目的相违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导致显失公平。
2. 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只要依法取得确切证据并履行相关义务,如通知义务和防止损害扩大的义务,就不承担合同履行的法律责任。而情势变更情况下,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因此,情势变更引起的风险应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但如果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必须向法院提出请求,而不能自动导致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 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层含义,而情势变更只是因不能预见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这种不能预见的事由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不是考虑的因素。
4. 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在中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都有明确规定。而情势变更在中国民事立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只是司法实践中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得到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