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20
2008年2月,万州区人黄某购买了一套住房并进行了登记。2013年,黄某与李某结婚。婚后,黄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转让协议,约定将黄某婚前购买的房屋转让给李某所有。然而,双方并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也没有进行公证。随着时间的推移,2015年4月,双方感情破裂,因房产归属问题产生纠纷。黄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李某要求法院判令房屋归其所有,而黄某则要求撤销赠与协议。最近,万州区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了房屋转让协议,将房屋归还给黄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黄某和李某签订的赠与合同不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也没有进行公证。因此,这是一份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不受法定撤销一年时限的限制。在不动产办理变更登记之前,赠与人随时有权行使撤销权,从而撤销赠与合同。一旦赠与被撤销,房产转让协议也将失效。
由于任意撤销权是根据赠与人的意愿行使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赠与合同就缺乏约束力,对受赠人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各国民法对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条件。虽然这种撤销被称为任意,但并不完全是任意的。为了保护受赠人的利益,我国《合同法》第186条规定了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条件,主要包括时间条件和范围条件。
赠与人只能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行使任意撤销权。具体而言,对于动产,赠与人必须在交付之前行使撤销权;对于不动产和需要登记的动产,赠与人必须在登记之前行使撤销权。如果赠与标的物已经交付或登记,赠与人就不能撤销;如果部分标的物已经交付或登记,赠与人只能撤销未交付或登记的部分,已交付或登记的部分不能撤销。对于需要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才能转移所有权的赠与物来说,如果赠与人已经交付但未登记,或者已经登记但未实际交付赠与物,对于赠与人是否可以任意撤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我国合同法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对于需要办理登记的所有权变更的赠与物来说,登记是所有权变更生效的要件,而不是交付。因此,对于已经登记的这类赠与物,无论是否实际交付,都不能撤销;对于已经交付但未登记的,可以撤销。
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范围受到限制,不能适用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对于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来说,赠与人不仅承担赠与的法律义务,还承担赈灾扶贫救困的道德义务。为了维护这类赠与法律关系的稳定,履行道德义务,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于在交付赠与财产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对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之所以规定不得撤销,一方面是考虑到赠与人以这种方式与受赠人订立赠与合同时,公证人员已经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应当经过充分的考虑。如果再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不仅会破坏合同的严肃性,也会使受赠人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公证的效力来看,经过国家公证机关公证的具有债权内容的合同直接具有申请法院执行的效力。因此,这类合同不得撤销。这对于维护国家公证机关的严肃性,保护合同的严肃性,以及确保财产权利关系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