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理的概念和范围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代理法律知识

法定代理的概念和范围是怎样的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11

 
60834
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如果要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是需要有代理人的。代理人是需要依据法律的规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分为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那么,法定代理的概念和范围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法定代理的概念和范围

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规定而获得代理权的一种形式。

法定代理人的定义

根据法律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进行诉讼,并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

法定代理人的权利和地位

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进行诉讼活动时,只能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表其进行行政诉讼活动。法定代理人是全权代理,其法律地位与当事人相当,代理权限不受限制,可以行使被代理人所享有的全部权利。然而,法定代理人并非当事人,而是诉讼参与人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实体权利的享有者和实体义务的承担者只能是当事人,法定代理人仅在诉讼过程中代为行使一些程序性的权利。此外,如果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的监护人失去监护权,则其法定代理人的资格同时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法定代理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的特点

法定代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代理权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二是法定代理人所代理的被代理人必须是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根据以上规定,《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代理的范围。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则由具备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人担任监护人。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于没有符合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情况,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人。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则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于没有符合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情况,则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延伸阅读
  1. 检察院有关回避的相关规定
  2. 刑事上诉书格式是怎样的
  3. 家庭冷暴力可以报警吗
  4. 受到家庭暴力怎么处理?
  5. 刑事申诉有没有规定期限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中国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2. 无权代理而订立的合同必须承认吗
  3. 专利代理机构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行为
  4. 简单的个人租房合同范本是如何的
  5. 阴阳合同指的是什么
  6. 代理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7. 演艺经纪合同涉及的法律问题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2. 什么样的案件适合自诉
  3. 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4. 未成年侵权纠纷
  5.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6.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7.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