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09
一、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
1.1 有效合同的诉讼时效
有效合同的诉讼时效通常从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这是普遍认可的观点。
1.2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
无效合同因原约定的履行期限无效而导致诉讼时效的起算存在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应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因为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就应当知道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第二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应从该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该合同被确认无效之前,权利人并不知道合同无效和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第三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应从该合同原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第四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应从权利人起诉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笔者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较为合理。原约定的履行期限无效,对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但以该时间点来判断债权人在原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从而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对合同双方来说,都较为合理与公平。
二、即时清结之交易与未约定履行期限之交易的诉讼时效
2.1 即时清结交易的诉讼时效
即时清结的交易无需再约定履行期限,因此,从合同成立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2 未约定履行期限交易的诉讼时效
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应从权利人第一次主张权利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如果有宽限期,应从宽限期届满时开始计算。若再次主张权利,则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口头合同由于缺乏其他证据证明合同的详细内容,特别是履行期限的约定,导致双方当事人对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由主张权利方承担举示关于履行期限约定的证据。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并且按交易习惯也难以处理,应视为即时清结的交易,从合同成立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三、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和向非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
3.1 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
权利人主张权利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但必须向债务人主张,并且这种主张权利的意思必须到达债务人,否则不会中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即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的权利。当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因债务人躲债、下落不明等原因,客观上不能到达债务人时,表明权利人的权利目的能否实现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权利人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说明权利人怠于行使该权利,因此,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不能到达债务人时,仅表示权利人主观上未放弃权利的意思,诉讼时效不会中断。
3.2 向非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向非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不会中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解释意见的规定,权利人向债务人的保证人、代理人、财产代管人、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主张权利时,诉讼时效会中断。另外,根据最高法院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债务人在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通知上签章或签收债务催收通知的,诉讼时效会中断。债权银行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的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有催收债务内容的,该公告或通知可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
四、请求权竞合与诉讼时效期间
请求权竞合是指同一事实符合多个条文的法律要件,产生多个可以累计或不能累计的满足同一利益为目的的独立请求权的情况。每个请求权都有各自的诉讼时效期间。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况下,原则上,每个请求权互相独立,依从各自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如果其中一个请求权归于时效,不会影响其他请求权的行使。即使因某请求权归于时效而被驳回,权利人仍然可以就另一个请求权提起诉讼。作为例外,在其中一个请求权适用短期诉讼时效时,其他请求权应排除其他时效期间的适用。这是根据法规目的解释所要求的必然结论。
五、权利继受与诉讼时效的计算
权利继受是指请求权人因债权让与或债权法定转移(继承、合并等)发生更替的情况。我国没有明文规定权利继受对诉讼时效的影响。根据各国民法原则,权利继受对诉讼时效的进行没有影响,应与已经经过的期间合并计算。债务人可以以消灭时效已过去的时间对抗原债权人的那部分时间,来对抗新的债权人。相对人因为债权让与或法定移转发生更替时,对诉讼时效也应合并计算。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较为合理,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综上所述,合同债权诉讼时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本文只对该问题的部分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对于我们的审判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合同领域诉讼时效问题将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