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2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嫁女如果不具备征收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将无法享受征地补偿。如果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却没有得到补偿,这将构成违法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对于在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已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如果请求支付相应份额,应该得到支持。但是,对于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办法进行了另外规定的情况,不适用上述规定。
目前,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主要表现在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擅自决定分配事务,对于出嫁女、上门女婿、丧偶、离异及继子女、大中专在校生和义务兵等人员的处理不当。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应充分尊重村民的自治权,但也不能剥夺公民的财产权。需要处理好自治权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村民的自治权不能与公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相抵触。土地是农民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土地补偿款既具有生存利益性质,也具有财产权性质,该权利不可非法剥夺。
对于与城镇职工或居民结婚的农村妇女(嫁城姑娘),如果根据政策规定无法落户到男方所在地,并且仍居住在原地且享有地权,应保证她们享有与村民同等待遇。她们所生的子女是农村户口,属于有地权主体,应与母亲等额分配。
对于入赘婿及其带来的子女,只要户口已迁入并在当地居住,其迁出地已不享有地权,应保证他们享有与村民同等待遇。
离婚或丧偶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且户籍仍在当地,且原居住地村(组)保留其原有地权的,应与本村村民等额分配土地收益。如果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且新居住地地权尚未落实,原居住地所在村(组)应保留其地权,并与村民等额分配收益。
对于已按照《收养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当地村组落户的养子女,应与村民等额分配。
农业户口入学的大、中专学生及毕业后未就业前,因就学已将户口从农村迁出,但从经济来源上看,家乡地权仍是他们主要的依赖条件。为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应将其视为有地权,并与村民等额分配或适当分配。
进城打工人员的户籍仍在当地,仍依附于村集体土地,而不是放弃地权。打工是为了挣钱弥补生产和生活所需,不能取消村民待遇,必须与本村村民等额分配。
对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子女,如果已接受处罚并已执行到位,户口已登记,应给予地权,并与村民等额分配。
农业户口的服现役义务兵,不能停止其受益分配。如果在部队提干或转为志愿兵后获得固定工资,应停止其受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