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4-09
互换承包地纠纷发生在农村,纠纷的主体是农民。为了解决这类纠纷,应该充分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农民的民俗习惯。解决纠纷的办法应该综合运用法律与民俗习惯、人民调解与司法裁判、村民自治与政府、法院处理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诉讼裁判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解决纠纷,都应该对互换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担责方式等问题进行明确,掌握解决纠纷的方法,科学进行矛盾化解工作,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
1、互换承包地合同是否须经书面订立才具有效力。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互换承包地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互换承包地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然而,大部分农民互换承包地都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并不影响互换事实的存在和互换关系的延续。因此,在解决这类纠纷时,对于没有订立书面合同进行的承包地互换,应该按照实际效力合同进行处理。
2、互换合同是否需要登记才具有效力。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互换合同需要向地方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确立了没有登记同样具有合同效力的含义。
3、互换合同是否需要备案才具有效力。
土地承包法规定,互换形式流转的土地应当报备。然而,备案不是合同的必备要件,也不适合农村实际情况。只要互换行为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且集体经济组织无异议,即使没有备案,也应视为有效。
4、互换后一方再与第三方互换是否具有效力。
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再互换需要经原承包人同意才有效力;另一种意见认为,再互换无需经原承包人同意。笔者认为后一种意见更为恰当。
5、超过承包期或永久性互换是否具有效力。
根据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超期互换和永久互换违反了主合同,因此是无效的。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该引导当事人尽量避免无效合同的产生。
6、互换后一方改为非农用地的效力。
农用地改为非农用地是禁止的,因此是无效的。在处理这类无效互换纠纷时,应该注意与其他无效合同处理的不同方法。
7、互换后一方弃耕抛荒的效力。
如果互换后一方弃耕抛荒,破坏了耕地,发包方可以要求取回承包地。如果他人承包地退回后再弃耕抛荒,发包方仍可主张取回承包地的权利。
承包地互换纠纷涉及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解决这类纠纷时,应该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分析,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互换承包地纠纷的担责方式包括:换回承包地、停止破坏承包地、赔偿损失、恢复耕地和开荒造地。在处理纠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担责方式,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
发包人在互换承包地纠纷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包人可以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保护农民集体的利益。在处理纠纷时,应该听取发包人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障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在解决互换承包地纠纷时,可以充分运用调解和仲裁的功能,通过协商和调解达成一致,或者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以便更好地化解矛盾,达到和解的目的。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怕得罪人思想及组织不健全和工作能力弱的现象。往往一发生纠纷不是拖着不解决就是向上级单位或法院一推了之。而人民法院又因案多人少等种种因素,处理不及时或对农村矛盾研究不够,不少案件处理得不尽民意。不少当事人判后即刻上诉上访,甚至进京闹访。裁判信誉度在群众中趋降。且判后执行十分困难,存在不少案结事未了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和纠纷解决机制的改进和预防。在处理互换承包土地纠纷时,应充分考虑农民之间的团结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利益。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矛盾不大的问题,应优先通过村组或乡、镇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以避免矛盾的激化和扩大,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如果调解不成,应优先由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只有在仲裁不服的情况下,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裁判。
目前,一些地方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这给处理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各类纠纷带来了不便。农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这一机构,培养专业人员,开展好这项工作,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及时维护。
两千多年前的魏国国相李悝曾说:“伤农则民贫,民伤则国散”。互换土地纠纷问题,涉及到“三农”工作中土地承包制的维护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好这类纠纷是“三农”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紧紧围绕有利于“三农”,客观公正地进行处理,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及农民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