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方式以及条件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1-02
在很多的时候合同是可以进行撤销的,但是撤销权大家了解吗?撤销权也是有一定的条件和行使方式的,那以下济南律师就来针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具体介绍。
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及条件
一、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因国家立法例而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 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行使撤销权:撤销权人通过告知相对人撤销合同的意思表示来产生撤销合同的后果。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43条第1款规定:“法律行为的撤销在向相对人表示后生效。”日本民法典第123条也规定:“在可撤销行为的相对人已经确定时,其撤销或追认,以对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做出。”2. 须以诉讼方式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起撤销合同的诉讼,经法院判决后才能撤销合同。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17条规定:“因错误、胁迫或欺诈而订立的契约并非当然无效;此种契约,依本编第五章第七节规定的情形与方式,仅产生请求宣告其无效或宣告其应予撤销之诉权。”3. 区分不同的撤销事由而规定以意思表示或诉讼方式行使撤销权:台湾地区采用此立法例。根据台湾《民法》第88、89、92条规定,因错误、误传、欺诈、胁迫等原因而撤销合同时,可以通过意思表示行使撤销权;而关于显失公平之行为(暴利行为)的撤销,要求通过诉讼方式请求法院裁判。
二、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撤销权的行使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方面看,应具备以下条件:1. 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的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2. 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债权成立之前发生上述行为,此时债权尚不存在,不能认为该行为对债权造成损害。债务人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债权有效成立之后,并且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债务人的行为未发生法律效力,或者根本不会发生法律效力(例如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债权人无需通过行使撤销权保全自己的债权,而可以请求法院宣告债务人的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债权人只能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间的有效行为。3. 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是指债务人的行为会导致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减少,使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来看,应具备以下条件:1. 如果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为无偿行为,即合同法第74条规定的放弃到期债权和无偿转让财产,不管债务人或受益人是否有恶意,债权人均可以申请撤销。2. 如果债务人的行为为有偿行为,则需要受让人具有恶意。受让人恶意是指受让人从债务人处获得利益时,已明知债务人的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债权,而不考虑受让人是否具有侵害债权人的主观恶意。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受让人知道该情形既包括受让人知道债务人转让的财产价格明显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同时还包括受让人知道债务人的行为会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如果受让人仅知道该财产转让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不知该出让人(即债务人)的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不能认定受让人有恶意从而行使撤销权。
三、撤销权的行使效力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被告应根据对撤销权性质的认识而有所不同。根据折衷说,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被告应为债务人、与债务人为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利益转得人。因为行使撤销权既要求撤销债务人与相对人所为的行为,又要求受益人返还其所得利益。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额为限,因为行使撤销权的目的是为了保全债权。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遵守除斥期间。债权人应在权利行使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除斥期间届满后,债权人的撤销权即消灭。根据《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一年期间为除斥期间,期满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效力依判决撤销而发生。其效力及于债务人、受益人和债权人。对于债务人,债务人的行为一经被撤销,视为自始无效。例如,为财产赠与的,视为未赠与;为放弃债权的,视为未放弃。对于受益人,已受领债务人的财产的,应当返还之。原物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返还其利益。受益人已向债务人支付对价的,可以向债务人主张返还不当得利。对于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受益人将所得利益返还给债务人,也可以请求直接返还给自己。但是撤销权的行使效力及于全体债权人。由受益人返还的财产为债务人的所有债权的一般担保。因此,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不得从受领的给付物中优先受偿。如果该债权人依强制执行程序请求受偿时,全体债权人可以申请参与按比例分配。但如果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的债权与返还的财产发生抵销状态时,债权人可以依抵销方式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