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20
(1) 客观要件
根据《合同法》第74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可以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 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此外,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债务人放弃未到期的债券或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债权人也可以行使撤销权。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19条规定,对于《合同法》第74条规定的“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人民法院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营者的判断,并参考交易当时当地的物价部门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予以确认。转让价格低于交易地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格的70%,一般可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价格高于交易地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格的30%,一般可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参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予以撤销。(2) 主观要件
债务人的恶意是撤销权生效的主观要件。恶意的界定有意思主义和观念主义的分歧。按照意思主义,债务人在行为时必须有诈害的意思。按照观念主义,债务人必须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或增加其无资历状态,以知其行为可能损害债权人的权利。受益人的恶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财产或财产利益时,已经知道债务人的行为对债权人的权益有害,并认识到该行为对债权产生损害的事实。有些立法例上还规定了转得人,指由受益人取得权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