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3
撤销权的行使旨在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在行为撤销之前,该行为已经产生法律效力,并且在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财产状况和交易秩序。然而,撤销权又使得这种行为处于一种随时可能被撤销的不稳定状态。这不利于巩固现有的财产关系,也不利于维护债务人与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如果债权人长期不行使撤销权,对第三人和债务人都构成威胁和制约。权利应该积极行使,对权利持消极态度对所有相关方都不利。
为了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撤销权,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现有财产关系和交易安全,合同法对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合同法第七十五条)。这个期间被视为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如果逾期,则撤销权消灭,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情况。合同法针对撤销事由,根据债权人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规定了两种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即一般期间为一年,最长期限为五年。
1. 当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时,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一年。即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的时候起,一年内债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权利消灭。
2. 当债权人确实不知道撤销事由时,撤销权的存续期间最长为五年,即从撤销事由即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债权人有最长五年的时间来行使撤销权。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即使债权人后来知道了撤销事由,也无法行使撤销权。
3. 从撤销事由即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到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撤销事由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时间段。如果这个时间段超过五年,债权人即使知道了撤销事由,也无法行使撤销权。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对于这些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行使,有以下规定:
1. 对于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权利要求变更或撤销。对于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导致一方违背对方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享有撤销权,而欺诈方、胁迫方或乘人之危者无权要求变更或撤销。
2. 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一年。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当一方享有撤销权并且知道享有撤销权的事由后,可以通过通知对方撤销合同的方式行使撤销权。如果对方没有异议,合同被撤销。如果对方有异议,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应在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