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集体土地审批程序以及要求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21
征收集体土地审批程序以及要求
一、征地审批权限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征地批准机关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1. 国务院批准征收
征收基本农田的或者征收的土地中含有基本农田的情形,由国务院批准征收。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禁止一般性项目和城市、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对于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而必须占用基本农田,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并按规定重新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也由国务院批准征收。其他类型的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土地,都必须由国务院批准征收。这包括了耕地之外的所有土地,同时也包括征用耕地35公顷以下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两项之和超过70公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涉及农用地的,也需要国务院批准征收。
2. 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收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5公顷以下的,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的同时需要报国务院备案。
二、征收土地报批程序(以批次征地为例)
征地报批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征地告知
在征地报批前,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拟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征地告知书》的形式告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权申请听证。征地告知书应当在拟征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张贴,并填写《征地告知书送达证明》。
2. 征地调查确认
征地告知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调查核实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和数量等,并填写《征地调查结果确认表》。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应对调查结果予以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确认表》作为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依据。
3. 组织征地听证
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有权申请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的听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听证。未申请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
4. 组织报批材料
报批材料包括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补充耕地证明、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安置措施的说明材料等。
5. 报批审查
根据批准权限,将建设项目用地上报审查批准。审查并批准用地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进行。
6. 缴纳税费
用地经批准后,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7. 公告和登记
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征用土地信息,并进行征地补偿登记。
8. 补偿安置听证
被征地农民有权申请补偿安置听证,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9. 补偿安置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并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径。
10. 用地预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时,除履行上述程序外,还需要办理用地预审。
三、农用地转用审批
农用地转用是将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权限分为国务院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市规划等要求。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包括转用告知、知情确认、组卷报批和供地等步骤。农用地转用审批应当符合法定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以上是征收集体土地审批程序以及要求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