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法律效力应注意哪几点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9-19
我国古代对自己与他人的约定往往都比较重视,有成语叫做一诺千金就是形容对于约定的重视,而到了现代对于这样的约定往往还会有法律来进行约束,那么对于要约的法律效力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要约法律效力的要点
一、要约的生效时间
要约的生效时间涉及到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产生的时间,以及承诺期限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即采纳了到达主义。然而,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 要约送达并不一定要实际送达到受要约人及其代理人手中,只要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能够控制的地方(如受要约人的信箱等)即视为到达。如果要约人未特定限制时间,应以要约能够到达的合理时间为准。2. 在要约人发出要约但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回或修改要约的内容。3.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如果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则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如果未指定特定系统,则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二、要约的存续期间
要约的存续期间指的是要约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期限由要约人决定,如果要约人没有明确规定,则只能根据要约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期限。具体来说,如果要约没有明确规定存续期限,则分以下两种情况:1. 口头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只有在受要约人立即作出承诺时,才能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如果受要约人没有立即作出承诺,则要约失去效力。2. 书面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具体规定了存续期限(如规定有效期限为10天,或规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前答复有效),则该期限为要约的有效存续期限;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存续期限,则应确定一段合理时间作为要约存续的期限。合理期限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作出承诺所需的时间以及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所需的时间。
三、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
要约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两方面。1. 要约对要约人具有形式约束力,即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随意撤销或对受要约人随意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这种约束力保护了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了正常的交易安全。2. 要约对受要约人具有实质约束力,也称为要约的实质约束力或承诺适格。即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取得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在:- 要约生效后,只有受要约人才享有对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权利,该权利不可转让。- 受要约人有权决定是否行使承诺权,即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收到要约后,受要约人并不负有必须承诺的义务。- 一旦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和承诺人之间形成合同权利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