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05
重婚罪是指一个人在已经有配偶的情况下,再与他人结婚或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并且这种婚姻关系还未经过法律程序解除,仍然有效。如果婚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去世而婚姻关系自然消失,那么就不再算有配偶。
重婚行为包括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合法登记结婚的,以及虽未经过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而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则是指自己虽然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无论是通过登记结婚还是事实婚姻)。这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根据中国《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重婚被认定为婚姻关系无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于重婚者的惩罚方式主要有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两种。
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的规定,犯重婚罪的人将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重婚严重侵犯了无过错方的人身权利,妨害了婚姻家庭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许多国家的刑法都将重婚定为一种应受刑罚的犯罪行为。中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重婚为一种侵犯人身权利的罪行,根据中国《婚姻法》第45条的规定,对于重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对重婚者进行刑事惩罚并不容易。这主要体现在对事实上的重婚行为的刑事惩罚难以实施,以及对纳妾行为的重婚者的惩罚力度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9年广州市两级法院只受理了大约10起重婚案件,这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变相重婚情况极不相称,导致大部分事实上的重婚行为不受刑法追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刑法对重婚的认定标准不明确,滞后于现实,影响了司法机关对重婚罪的处理。例如,现行刑法只规定了有配偶者再与他人结婚才算重婚,而对于有配偶的人在固定住所和稳定同居关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是否属于重婚,人们对此存在不同看法。另一方面是许多执法者对于重婚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婚姻关系中的违法行为应该由婚姻家庭调解,刑法无需过多干涉。这导致了对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不足,使得刑法在事实上的重婚问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同时,一些人出于不愿意介入他人家庭事务的原因,拒绝为司法部门提供证据,给重婚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困难,影响了司法机关对重婚问题的及时处理。
事实上的重婚、变相纳妾、第三者插足等行为,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严重侵犯了无过错方的同居权、贞操保持权等一系列配偶权益。因此,法律不仅应对重婚者进行刑事惩罚,还应要求其对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刑事惩罚只是手段,保护无过错方的婚姻家庭权益才是目的。因此,婚姻法律制度应设立损害赔偿制度,明确规定因重婚罪造成无过错方损害的情况下,应进行赔偿。
根据中国《婚姻法》第46条第1项的规定,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无过错方的经济补偿。这种赔偿制度对于无过错方来说是一种补偿,对于重婚者来说则是一种惩罚。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确实是因重婚导致婚姻破裂而离婚的,重婚者和相婚者都应对无过错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法律规定,只要存在重婚、通奸、遗弃等妨碍婚姻存在的离婚事由,过错方都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中国的《婚姻法》在这方面合理借鉴了外国的婚姻家庭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因重婚或婚外同居导致离婚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是中国婚姻法律制度中首次设立的损害赔偿制度,标志着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