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6-25
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在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然而,事实婚姻的存在对我国婚姻质量的提高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都不利,因为它会为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一旦社会条件成熟,就应在法律上彻底消除事实婚姻。
对于事实婚姻的立法主义可以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不承认主义,即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例如,日本法律规定,如果没有进行婚姻登记,夫妻之间的财产契约不能对抗第三人,夫妻间也没有财产继承权。少数国家采用了这种制度。
第二种观点是相对承认主义,即法律为事实婚姻设定了一些有效条件,只要满足这些条件,事实婚姻就可以转化为合法婚姻。这些条件包括:补办法定手续、符合法律规定的同居年限以及经法院确认符合法律规定的单身与稳定条件。这种立法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第三种观点是承认主义,即法律对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承认其效力。一部分国家采用了这种立法观点。
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问题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践中一直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一切事实婚姻都被视为违法婚姻。
第二,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事实婚姻按照无效婚姻处理。
第三,符合结婚条件的事实婚姻只有在补行登记后才能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
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期,我国法律和政策对事实婚姻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主张。
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婚姻法生效之前,即1981年1月1日之前。在这个时期,只要当事人具备事实婚姻的特征,即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在未经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都被视为事实婚姻,并要求补办登记手续。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对事实婚姻采取了承认主义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81年1月1日现行婚姻法生效之后至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在这个时期,没有配偶的男女,在未办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被公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果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起诉时双方都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果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对事实婚姻采取了相对承认主义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