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普遍存在的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效力 > 事实婚姻法律知识

事实婚姻普遍存在的问题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1-19

 
50910
事实婚在我国长期大量存在,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事实婚甚至占当地婚姻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没有事实婚姻这个说法了,那么目前还存在的事实婚姻还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欢迎阅读了解。

我国事实婚姻的状况及原因

造成我国事实婚姻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传统习俗的影响

我国民间流行仪式婚的观念,认为只要举行了婚礼,得到亲朋好友认可,就是夫妻关系,不需要进行法律登记手续。

婚姻登记不方便

根据《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者市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存在一定困难。

登记制度不健全

有的婚姻登记机关办事人员不在,导致当事人无法登记。有的擅自提高法定婚龄,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婚姻登记搭车收费

有的婚姻登记机关要收取计划生育押金、户口迁移保证金等费用。

法制宣传不够

人们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人为了逃避国家对婚姻的管理和监督,故意不登记,导致事实婚姻的存在。

我国对待事实婚姻的态度

针对我国事实婚姻的状况,一律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会使男女两性的结合脱离了国家的指导和监督,助长了包办买卖婚姻、早婚、童婚及重婚的发生,影响了优生优育,降低了人口素质;影响了法律对妇女、儿童权益的有效保护,使我国《婚姻法》有关结婚登记制度的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会影响国家的法治进程。不承认其效力不但使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既不符合我国传统习惯,也不符合法律的本意。但面对大量未经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如何认定其法律地位,要不要给予保护,在多大的范围内予以保护,我国司法实践根据社会的发展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大致经历了从持肯定态度到否定态度,从承认到不承认,从注重婚姻的实质到注重婚姻的形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承认事实婚时期

(1984年8月30日以前)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在实行婚姻登记制度的同时也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在《有关婚姻问题的解答》中指出:1953年3月贯彻婚姻法运动以前的事实婚姻,仅欠缺结婚登记手续的,仍承认其夫妻关系的效力。197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事实婚姻案件时,要坚持结婚必须进行登记的规定,不登记是不合法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据此来看,在该时期对只缺欠结婚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是一律承认其效力的,实行与法律婚姻同等对待,对不符合法定婚龄则限制承认其效力。

限制承认时期

(1984年8月30日至1994年2月1日)

1980年《婚姻法》施行后,最高院于1984年8月30日指出事实婚姻是违法的,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并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作了限制性的解释。要求起诉时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和符合结婚的其他条件,而将那些虽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起诉时双方或一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排除在事实婚姻关系以外,作为非法同居关系处理。

不承认时期

(1994年2月1日至2001年4月28日)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明确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此间,我国不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

事实婚姻效力待定时期

(2001年4月28日后)

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后,其规定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对于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的效力没有明确规定。对此可以认为其婚姻效力待定,有待当事人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确定。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者经补办登记,其事实婚姻关系可溯及既往地合法化,得到承认与保护。

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首先在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者,只要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即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其次,补办结婚登记是同居关系合法化的必要条件,其效力追溯至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如果双方不补办结婚登记,其关系为同居关系,不视为事实婚姻。

解除条件

事实婚姻的解除需要通过法定方式,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到民政部门)或诉讼手段(到人民法院)来解除。在实践操作中,民政部门往往不会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所以解除事实婚姻关系最好是到法院(即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处理方式

对事实婚姻关系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婚姻的效力,适用婚姻法中有关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

2. 在审理事实婚姻案件时,当事人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裁定或应判决准予离婚。

3. 事实婚姻关系离婚时,子女的抚养、财产的分割及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等问题,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补办登记后,则产生合法婚姻的效力。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双方各自继承和受赠的财产,按个人财产对待。对于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人民法院审理解除同居关系案件时,除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中“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以外,不予受理。但涉及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

对于事实婚姻关系的财产分割,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各自继承和受赠的财产,按个人财产对待。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事实婚姻关系的双方在同居生活期间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同居关系的双方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事实婚姻关系还是同居关系,双方离异时,其子女抚养问题均依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办理。

延伸阅读
  1. 村委会证明的法律效力问题
  2. 事实婚姻有怎样的特征
  3. 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4. 事实婚姻证明书
  5. 事实婚姻的财产分割

婚姻效力热门知识

  1. 患有医学上认定不应结婚的疾病而结婚的,就一定会是无效婚姻吗
  2. 撤销婚姻的记录保存
  3. 一、重婚案件的处理方式
  4. 事人承认胁迫可撤销婚姻吗?
  5. 事实婚姻是否构成重婚罪的案例分析
  6. 有妇之夫重婚罪怎么判
  7. 公诉重婚罪怎么判
婚姻效力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