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14
第一种意见认为,无效婚姻是指男女两性虽经登记结婚但由于违反结婚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婚姻效力,应当被宣告为无效的婚姻。根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重婚属于无效婚姻。在吴某与钟某的合法婚姻未解除的前提下,吴某与余某结婚构成了重婚。根据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因此,吴某与余某的婚姻应被认定为无效婚姻。
第二种意见认为,吴某与钟某婚姻解除后,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不应再认定为无效婚姻。
专业人士支持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法都设立了婚姻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制度。我国在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中并未对无效和可撤销婚姻作出规定,直到2001年的《婚姻法》才增加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制度,填补了婚姻立法上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婚姻法。根据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无效婚姻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以及未到法定婚龄。
其次,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根据该司法解释,无效婚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有效婚姻的。根据该司法解释判断无效婚姻转化为有效婚姻的标准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请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普遍认同未到法定婚龄和患有疾病的婚姻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有效婚姻。
最后,根据类推法,既然未到法定婚龄和患有疾病的婚姻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有效婚姻,那么由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当然也可以有条件地转化为有效婚姻。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非法建立夫妻关系的违法行为。通常认为,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构成法律上的重婚;虽未结婚登记,但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构成事实上的重婚。将重婚规定为无效婚姻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在先的合法婚姻,维护一夫一妻的法律制度。换言之,重婚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一个合法的在先婚姻,然后才能构成重婚。当前一个合法婚姻被解除,重婚的前提条件就不复存在,后一个婚姻也就有可能转化为合法婚姻。在本案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请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合法婚姻已被解除,因此导致后一个婚姻无效的前提条件已经消失。换句话说,法定的无效情形已经消失,且不存在其他无效情形,因此后一个婚姻可以从无效婚姻转化为合法有效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