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11
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应当符合婚姻缔结地的法律规定。尽管婚姻在缔结地合法,我国法院通常也认可其合法性,但我国要求对国外登记的结婚证书进行认证。
当事人需在国外登记结婚的结婚证书在该国进行公证(由该国的公证机关或有公证权的律师行办理),然后再到我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进行认证。
首先,由台湾地区的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然后将公证书副本寄交上海公证员协会,大陆一方将公证书副本带到上海公证员协会核证。
由我国司法部指定的公证律师进行公证,然后交由中国**服务香港公司进行敲转递章。
由中国**服务澳门公司进行公证即可。
根据这一原则,结婚的实质要件应根据婚姻缔结地的法律来判断。只要婚姻实质要件符合婚姻缔结地的法律规定并有效,该婚姻在任何地方都将被承认。这一原则的理由在于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场所支配行为”原则,应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此外,一些国家也认为婚姻涉及公共秩序,不符合婚姻缔结地法的婚姻将不被承认。
目前,这一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包括美国的许多州、拉美的一些国家、阿根廷、巴西、中国等。然而,单纯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原则容易导致法律规避行为、移民婚姻或无效婚姻的现象。
根据这一原则,结婚的实质要件应根据当事人的国籍法来判断。这是因为婚姻是一种身份关系,应以当事人的国籍法来解决身份和能力问题。目前,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等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以及日本、泰国等国家将当事人的国籍法作为属人法,而英国、丹麦、挪威和英联邦国家则以当事人的居住地法为属人法。
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当事人规避法律和移民婚姻的现象,但当事人的国籍法可能与婚姻缔结地的公共秩序相冲突,从而影响婚姻的效力。此外,当夫妻双方的国籍法不一致时,目前国际上一般适用各自当事人的国籍法。
近年来,欧洲各国制定的冲突法中,大多采用了混合适用的制度。混合适用原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以婚姻缔结地法为主,以当事人属人法为辅。一般来说,是有条件地选择适用规范。例如,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44条规定:“在瑞士举行婚礼的实质要件由瑞士法律规定;如果外国人之间的婚姻不符合瑞士法律规定的要件,但满足其中一方当事人本国法律规定的要件,仍然可以举行。”然而,该法律也规定了当事人规避法律的无效性。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采用了这种制度。2)以当事人属人法为主,婚姻缔结地法为辅。例如,1979年《匈牙利国际私法》第37条和第38条规定了婚姻的实质要件应根据当事人的国籍法来判断,但如果外国人要在匈牙利结婚,必须符合匈牙利法律的规定。前南斯拉夫、德国等国家采用了这种制度。
混合适用制度消除了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和当事人属人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具有灵活性和可行性,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