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而对于有赡养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来说,他们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具有赡养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儿媳对公婆的赡养义务并不明确,儿媳仅需要协助赡养义务的履行。
然而,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儿媳对公婆负有赡养义务,但从道义上来说,儿媳应该予以照顾。我国法律鼓励丧偶儿媳赡养公婆,并将其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至第18条的规定,赡养人的具体义务包括:
(1)物质上的赡养:赡养人应提供被赡养人的生活费用,并在被赡养人患病时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赡养人还应妥善安排被赡养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被赡养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赡养人有义务维修被赡养人自有的住房,并耕种被赡养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被赡养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被赡养人所有。
(2)日常生活中的扶助:赡养人应对年老体弱、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给予照顾和扶助,对生病的父母应给予悉心照顾。
(3)精神上的慰藉:赡养人应给予父母进入老年后亲情的慰藉,以克服他们的孤独感。精神赡养是社会经济发达以后更为重要的赡养义务,因为物质条件的提高使得许多父母不再依靠子女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日常生活的料理扶助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得到解决。然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关心、体贴和安慰是无法从其他途径得到解决的,因此赡养老人的这一义务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