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纠纷被告如何确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1-28
在发生赡养纠纷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它,在对方不肯履行赡养义务的时候将其告上法庭,让其承担该有的赡养义务自然是可以。只是赡养纠纷被告如何确定?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赡养纠纷被告确定的法律原则
1. 不告不理原则
根据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当事人提起诉讼,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诉讼,也不能在当事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进行审理。原告对某一对象不愿意起诉,是对自己权利的放弃。只要这种放弃不违反法律或损害他人权益,法院应该按照不告不理原则不予处理。
2. 处分权原则
追加被告会剥夺当事人的处分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赡养案件中,原告不要求某个或几个子女通过诉讼程序履行义务,这是对自己实体权利的处分,符合法律规定。如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追加这些子女为被告,就剥夺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与法律相违背。
3. 共同诉讼原则
不追加被告并不违背共同诉讼的立法精神。《民诉法》第132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即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具体到个案,如果一名或几名义务人已经履行了应承担的义务,而权利人和其他义务人因履行义务发生争议而进行诉讼,法院没有必要通知已履行义务的义务人参加诉讼。
4. 纠纷处理和解决的利益考虑
追加被告不利于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法院在审理赡养案件时,如果追加已经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为被告,会给这些子女增加诉累,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与原告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同时,原告往往与已履行义务的子女同住,如果法院追加他们为被告,并判令他们履行法院确定的义务,如给付实物等,这种义务的履行就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必要执行。因此,考虑到纠纷处理和解决的利益,不追加被告是更为合适的做法。
结论
在赡养纠纷案件中,法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在原告只起诉部分子女的情况下,法官应履行释明义务,向原告说明赡养老人是每位子女应尽的义务,其有权起诉每一位子女。如果原告仍坚持只起诉部分子女,法官应征求被起诉子女的意见,如果没有异议,按照原告的起诉处理。如果被起诉子女有异议,并能提出正当理由,法官应依职权追加未被起诉的子女作为被告参加诉讼。在涉及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纠纷中,多数案件原告不起诉出嫁女儿,只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根据传统观念,女儿不分家产不继承遗产,所以赡养老人是儿子的责任,女儿只是凭自愿尽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应尊重子女的意见,只要儿子们没有异议,可以不追加女儿为被告。此外,如果部分子女自身丧失或无行为能力(如精神病、残疾等),或者下落不明,其他子女也谅解,也可以不追加其为被告。另外,如果原告起诉部分子女履行义务的份额是明确且无异议的,也没有必要追加其他子女为被告。总之,不同案件有不同情况,只有认真分析、区别对待、灵活处理,才能达到解决案件和妥善处理纠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