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30
为了提高赡养纠纷调解的成功率,切实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调解工作应当充分利用赡养纠纷固有的特点,尽量减少对调解工作的不利影响。在调解过程中,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和诚心地进行工作。具体来说,调解人员应当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耐心进行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尽可能确保双方都能到场,细心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同时,要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赡养纠纷的调解目的是达成调解协议,但往往还涉及其他家庭矛盾纠纷。因此,在调解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同时以其他矛盾纠纷的解决为切入点,有时也需要解决当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纠纷。这就要求调解人员找准矛盾的焦点,有的放矢,注重调节效果的同时也要讲求工作效率。
考虑到许多赡养纠纷中的老人行动不便,为了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调解人员可以到当事人的所在地进行调解。这样不仅方便当事人,还可以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作用。
不履行赡养义务既可以由法律来调整,同时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的角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