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29
继承权丧失制度对于保障家庭职能的实现、弘扬法律的公平价值理念和维护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继承权丧失制度主要见于198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第7条和1985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9-14条和第28条之规定。然而,近20年的司法实践表明,现行的继承权丧失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对继承权丧失制度进行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继承权丧失的概念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丧失是指对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继承人,依法取消其原来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的丧失也可以被称为继承权的剥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的丧失是指对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继承人,依法取消其原拥有的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继承权的丧失是指具有继承资格的人,因犯有某些罪行或因不道德行为,依法丧失继承人资格或由被继承人剥夺其继承资格。
该观点认为继承权的丧失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继承权丧失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法院取消继承人的继承权或其自然丧失继承权,也可以称为继承权的剥夺。广义的继承权的丧失包括继承权的依法被剥夺,以及其他非继承人自己的意志所决定的原因而使继承人不该享有继承权,如被遗嘱取消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