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款是否可以收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赠法律知识

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款是否可以收回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1-11

 
47630

分歧意见

在此案件中,当事人及法官对于该案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方某对汪某之子进行的捐资助学款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不可撤销的赠与。此外,方某有强行赠与之意,导致汪某无法拒绝,因此方某不能再要回该款。另一种意见认为,方某对汪某的赠与款是以与汪某结婚为条件的,在汪某不与方某结婚的情况下,方某所附条件不成就,因此方某的赠与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同时,该赠与行为针对的是汪某之子这一特定对象,不具备社会公益性质,方某享有要回所赠与款的权利。

法理评析

根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无偿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则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如果一方有赠与的意图,而另一方没有愿意接受赠与的意图,或者只有一方愿意接受赠与,而另一方没有赠与的意图,赠与合同均不能成立。因此,前文中所谓的“强行赠与”的观点不能成立。

我国法律允许在赠与时对受赠人附加一定的义务,也可以通过附加条件或期限来调整赠与的法律效力。但是,附加条件或期限的赠与和附加义务的赠与有着严格的区别。在附加义务的赠与中,所附加的义务与赠与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无关,不会因为所附加的义务而解除或者延缓赠与的效力。而在附加条件或期限的赠与中,条件或期限的成就与否直接关系到赠与的生效或解除。在本案中,方某以与汪某结婚为目的进行的赠与行为属于附加条件的赠与,而不是附加义务的赠与。只不过方某所附加的条件属于法学理论上的延缓条件。

在汪某拒绝与方某结婚的情况下,方某设定的条件未能成就,因此该赠与行为虽然成立但不具备法律效力。汪某此时占有方某的5000元款项即失去法律依据,构成不当得利,应承担返还义务。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财产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或经过公证的赠与除外。在财产转移后,在法定条件下,赠与人也可以向受赠人追回财产。

在本案中,由于汪某将该款用于其子的学费,受益对象明确,利益内容确定。而社会公益具有公共性,是一定范围内的不特定多数人支持和享有的共同利益。其最大特征在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代表了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本案中的赠与并不具备社会公益性质,而且也未经过公证,方某有要回赠与财产的权利。因此,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财产转移给受赠人后,原则上赠与人不能要回赠与的财产,尤其是在赠与行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或经过公证的情况下更不能要回赠与的财产。但是,在受赠人没有成就赠与人设定的赠与条件或没有履行赠与人设定的特定义务的情况下,赠与人有权要回其赠与的财产。

基本案情

方某与汪某在家庭离异后经婚姻介绍所介绍认识,相处一段时间后,方某于2005年4月将装有5000元现金及写有“你好,请收下我捐资助学款5000元”的纸条交给被告汪某,但汪某未接受。几天后,方某再次将5000元现金及一封写有“如你不能与我结婚,就履行借钱的普通规则,有文字为证”内容的信交给汪某。汪某收下了这笔款项,并将其用于其子的学费。同年12月,方某要求与汪某结婚未果后要求汪某“立刻写借条或尽快退款”,但汪某始终未退款也未写借条。方某将此事告至法院后,汪某以方某的行为系公益性助学赠与为由拒绝退款。法院判决汪某一次性返还方某5000元。

延伸阅读
  1. 中国同性婚姻法律现状
  2. 未婚先孕,是否满足结婚登记条件?
  3. 华侨结婚登记的程序、流程和条件
  4. 可在异地登记结婚吗
  5. 婚姻登记所需材料

继承法热门知识

  1. 继承或赠予房产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2. 遗产继承公证收费的相关规定
  3. 房产继承公证的必要性
  4. 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
  5. 兄弟共有房产继承的法律程序
  6. 未成年人继承父母房产的法律规定
  7. 房屋继承、买卖和赠予:税费比较
继承法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