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03
在我国,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是指根据被继承人在生前所立的遗嘱来处理其遗留的财产。而法定继承则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分配办法来继承遗产,按照法定的先后顺序进行。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主要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亲疏远近以及法定的相互抚养义务来确定。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时,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没有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都平均分割遗产。
丧偶的儿媳和丧偶的女婿与公婆和岳父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然而,许多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在生活上尽了抚养义务,这种道德行为是十分可贵的。因此,《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意味着只要符合赡养义务的条件,无论是否再婚,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都有权继承公婆或岳父母的遗产,且这不会影响他们子女的代位继承权利。
继承权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产生,继承人的范围也以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情况为准。也就是说,在被继承人死亡时确定了继承人的身份。
遗产继承主体主要分为三类: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的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继承权的主体,即具备遗产继承资格的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遵循法定继承的方式来分割遗产。而法定继承的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依据的是《婚姻法》规定的亲属关系间的权利义务,以明确是否具备继承资格。
法定继承是以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姻亲、血缘(包括拟制)等特定人身关系为前提。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明确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法定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此外,还包括孙子女、外孙子女、出生时是活体的遗腹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