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27
家庭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夫妻双方都是受害者,造成双输局面。更为严重的是,家庭冷暴力往往会波及到家中的孩子,对下一代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其后果难以预料。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在矛盾产生时,互相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至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地进行生活,懒于做家务等一系列“非暴力不合作”、“冷处理”的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以殴打、捆绑、残害、强制限制人身自由等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成员法治意识的增强,这种有形暴力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夫妻在矛盾时表现出的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等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家庭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通常表现为夫妻之间的矛盾并未采取武力手段,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攻击、经济和性方面的压制等方式,精神上折磨对方,使婚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更容易感到委屈、受控制、孤独和被遗弃,导致她们变得脆弱易激动、抑郁消沉或狂躁不安,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因此,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比肉体伤害更为可怕。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冷暴力”的界定仍存在空白,尤其是对于女性成为“冷暴力”受害者时。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要么只有原则性规定,要么只对以“作为”方式实施的家庭暴力进行界定,而对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家庭暴力(即“冷暴力”)没有明确的界定。
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很难在身体上留下伤痕,施暴人也很少留下物证。另外,为了维护隐私和家庭尊严,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夫妻通常选择不公开,外人无法得知。因此,受害者在法律上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寻找证人证言并证明自己所言属实成为巨大挑战。这也导致在家庭冷暴力离婚案件中,受害者往往面临证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