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18
对于婚后一方私下签订的借条,另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算作夫妻共同债务,需要根据所借款项的用途是否用于家庭生活以及是否超出家庭生活所需来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该解释的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该解释的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根据该解释的第四条,该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决定债务性质的标准并不是根据债务所欠款项的名义,不应仅仅以夫妻双方名义所负的债务为共同债务。对于夫妻所负债务性质的认定,应结合法律规定的精神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认为,夫妻共同债务指的是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只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无论是以夫妻一方还是双方名义所负的债务,都应被视为共同债务。相反,如果债务不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或者虽然产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并非用于共同生活,那么这些债务都不属于共同债务,而是个人债务。
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或婚后家庭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由双方共同偿还。除非债权人明确约定或者明知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向债权人借款的情况外,债权人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债务主张权利时,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适用的相关解释,如果当事人的离婚协议、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已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做出处理,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