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0-25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夫妻感情融洽,互相信任,往往无法预见未来的离婚,也不会考虑债务的分担问题。因此,夫妻双方在主观上不愿意,也不注意收集和保存所借、所欠的债务证据。一旦离婚诉讼提起,另一方往往会否认债务。这导致在民事诉讼中,主张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法庭很难支持无证据证明的主张。实际上,主张夫妻共同债务的一方对家庭的贡献较大,但诉讼结果却对其不利。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判决虽然有据可依,但未能合情合理,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依据,但并未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离婚后对外应承担何种责任。在实践中,各地法院适用不一,缺乏统一性。具体情况如下:
当第三人即债权人起诉夫妻中的一方时,法院支持债权人的诉求,并判决夫妻中的一方承担债务。在执行程序中,法院强制执行夫妻共同财产,或对被执行人的夫妻一方采取强制措施。然而,在实体和程序上的处理存在争议。实体上,未明确界定属于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程序上未考虑另一方是否确实属于必要的共同被告,是否需要决定追加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诉讼与执行的处理不完全吻合。夫或妻的另一方只承担有限的“共担”责任,第三人的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当第三人起诉夫妻中的一方时,法院支持债权人的主张,并判决夫妻中的一方承担债务。在执行程序中,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原夫妻中的一方的个人财产,或只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在庭审中,如果未在债权文书上签署的原夫妻一方否认属于共同债务,债权人难以举证证明债务确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债务可能变成个人债务。
在离婚协议书或裁判文书中确定了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意见。离婚后,债权人起诉原夫妻双方主张债权,法院根据离婚时的协议书或判决书中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意见,判决原夫妻中的双方或一方对第三人的债权承担按份责任或归一责任。然而,如果离婚时的协议书或判决书未对共同债务确定处理意见,有的法院则依职权自由裁量作出承担按份责任或归一责任的判决。这完全违背了共同债务共同清偿的原则,也弱化了对债权人的保护。
有的法院一律判决原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清偿责任。这样的判决虽然能有效保护第三人的债权,但可能给原夫妻双方带来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