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个人财产收益的法律处理方式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4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
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如何处理的问题
收益的归属问题
根据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对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所产生的收益问题存在规定上的缺失。收益一般包括生产经营性收益、投资收益、知识产权收益、孳息、自然增值等等。婚姻法明确了生产、经营的收益和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二)明确了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属于“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则明确了孳息和自然增值的个人财产属性。
孳息的界定问题
我国法律对“孳息”的概念未做规定,不同学者对其解释不一。有学者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的“孳息”一词应做限缩解释,专指非投资性、非经营性的收益。投资、经营收益与孳息收益的不同在于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房屋租金的归属问题
房屋租金在民法理论上认为属于法定孳息,但考虑到租金与银行存款不同,出租方对房屋还有维修等义务,租金的获取与房屋本身的管理状况密切相连,需要投入一定的管理或劳务,故将租金认定为经营性收益比较适宜。特别是对于夫妻一方依靠房租收益维持生计的情形,将租金收益认定为个人财产,而另一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共同财产,是不公平的。
果树收益的归属问题
对于夫妻一方婚前所有的果园中的果树,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劳动、管理,该果树所结果实就属夫妻共同财产。将“人工孳息”归于婚姻法中的生产、经营性收益,可能更为合理合法。
自然增值的归属问题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自然增值,是指该增值的发生因通货膨胀或市场行情的变化而致,与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协作劳动、努力或管理等并无关联。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将该部分增值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
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处理规则
擅自赠与行为的效力问题
根据现行婚姻法第三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在已有配偶的情况下与其他异性婚外同居,其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这种同居关系属于违法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赠与行为应属全部无效。
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因夫妻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在夫妻双方未选择其他财产制的情形下,夫妻对共同财产形成共同共有,而非按份共有。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原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应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夫妻对全部共同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所有权,夫妻双方无法对共同财产划分个人份额,在没有重大理由时也无权于共有期间请求分割共同财产。因此,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赠与行为应属全部无效,而非部分无效。
司法解释对擅自赠与行为的规定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七条规定了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平等处理权,其中明确规定了夫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夫妻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时,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如果一方擅自赠与婚外情人大额财产,构成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重大理由”,另一方可以要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之间的借款问题
婚前借款的还款期限
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意味着出借方可以随时请求返还借款。婚姻关系的存在并不导致婚前债权债务关系的消失。离婚时出借方要求对方偿还借款,对方关于超过诉讼时效的主张不能成立。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借款问题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六条规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的借款问题。夫妻之间可以成立借贷法律关系,夫妻之间协议约定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夫妻一方用于个人事务,应视为双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协议有效,双方应按借款协议履行。对于夫妻之间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引发的借贷纠纷,应在离婚诉讼中一并处理,以兼顾民事主体个人权利的保护与婚姻关系的维护。
诉讼时效问题
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时,因出借的标的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未解除婚姻关系时无法分清彼此的具体数额,故诉讼时效应从离婚时才开始起算。如果一方是以个人财产出借,尽管双方存在婚姻关系,也应按照诉讼时效的规定处理。出借方超过诉讼时效后主张还款的,一般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