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6-19
探望权的主体是已离婚且未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但仍与子女保持父母子女关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使探望权的父母包括:婚生子女的父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养父母以及已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并在离婚后愿继续提供抚养费的继父母。
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应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就探望子女的时间、方式等达成协议。婚姻登记机关会审查协议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当事人通过诉讼离婚,离婚协议中应包含探望子女的条款,并且内容必须合法。在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下,法院会对探望的方式、时间等做出具体的判决。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于探望的方式、时间等问题,应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再由人民法院做出具体的判决。
根据新婚姻法,探望权有两种方式:短期探望和较长期探望。短期探望是指未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定期看望子女一次;较长期探望是指未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将子女接去与自己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父母也可以同时采用短期探望和长期探望两种方式。具体采取哪种方式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再由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
当一方行使探望权时,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行使仅靠一方的努力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如果与子女生活的一方干涉,探望权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只有在一方行使探望权时,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另一方积极协助,探望权才能真正、完全地得以实现。因此,“另一方的协助”是探望权实现的基本保障。行使探望权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协助行使探望权也是义务。如果探望权的一方不行使这一权利,或者另一方阻挠其行使这一权利,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是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一种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