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16
根据婚姻法第36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消失。无论子女由父亲或母亲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双方的子女。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1款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而另一方有义务协助。而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2款的规定,探视权的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则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根据婚姻法第38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父或母的探视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望权应该恢复。
根据《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执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探望权,人民法院应该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有必要中止探望权的,可以作出裁定。中止探望权的情况消失后,人民法院应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根据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时间,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探视权属于身份权的范畴,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利。它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
离婚后,对于不直接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来说,只是变更行使探视权的方式。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父母双方应尽的法定义务,同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对子女的探视也是应有的法定权利,这种权利和义务不能因离婚而消除。
行使探视权涉及到直接抚养一方和子女的利益,因此有必要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确定探望时间和方式可以通过父母协议和法院判决两种方式,其中协议优先的原则被确定。
根据协议优先的原则,父母应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确定具体的探望时间和方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夫妻感情破裂导致离婚,协商时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有些直接抚养一方甚至拒绝就探望问题进行协商。在这种情况下,探望权人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探望问题。
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拒不履行有关探望权的生效判决或调解书,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进行教育,并责令其履行义务。如果经过责令后仍不履行义务,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另一方也可以起诉请求变更抚养关系。
对于子女不接受探望的情况,人民法院应该做好申请人的思想工作,待子女消除顾虑后再执行,禁止对子女进行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