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判决是怎么进行表述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法律知识

探视权判决是怎么进行表述的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4

 
43672
夫妻双方离婚后,就需要协商好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一方直接对孩子进行抚养的,另一方就具有探视的权利,抚养的一方要协助的义务,如果抚养方这执行的,可以诉讼解决,那么探视权判决是怎么进行表述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探望权判决的表述方式

1. 探望时间应当每月4天

探望权的实现关键在于确定探望次数和探视时间的多少。由于探望的概念模糊,一段时间内探望几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操作。因此,在判决书中规定一定的探望时间是必要且可行的。根据我国目前的作息制度,每月有8天的法定休息日,一般在公休日,子女和父母都休息。如果在这8个公休日中让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4天的探望时间,包括可以接送子女与自己同吃同住、出去游玩、购物、监督和辅导学习等,这样满足了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的亲情沟通,实现了探望权的亲情价值意义。

2. 确定不少于4天的底限

在保证了探望权人每月双休日和节假日有4天的探望时间外,再规定由其享有非公休日的探望,势必会影响到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会影响到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子女的正常监护。因此,确定不少于4天的探望时间,并不影响抚养子女的一方在特殊情况下超出4天的时间让探望权人行使探望,也可以将子女的监护权暂时转移给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4天的探望时间是探望权人的基本底限权利,超出的时间是一个弹性的规定,该规定不禁止协助义务人给予探望权人超过基本权利之上的额外探望权利。这种“不少于”判决体现了法律规范的不禁止性,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

3. 控制探望权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形

探望权人放弃自己的基本权利,并不影响和妨碍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子女的抚养监护权利的行使,也减轻了协助义务方的义务。然而,长期不履行探望义务和不支付抚育费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因此,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通过诉讼中止探望权人的探望权利。只有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才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规定探望权人每月不少于4天的探望时间,是对协助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时间底限规定。

探视权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1. 探视权难以主动实现

婚姻法对探视权的方式和时间未加以明确规定,常常出现监护一方不允许对方探视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导致探视权难以主动实现。

2. 探视权纠纷审理困难

探视权纠纷案件的被告通常不积极应诉,难以确定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科学合理的探视方式,增加了处理此类纠纷的难度。

3. 探视权纠纷执行困难

执行标的难以确定,执行措施难以实施,执行协助义务的界定存在争议,孩子拒绝接受探视等问题使探视权纠纷的执行变得困难。

延伸阅读
  1. 利用人民币图案制造民币的法律处罚
  2. 上诉人信息
  3. 刑事抗诉的含义
  4. 犯罪行为导致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
  5. 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

子女抚养热门知识

  1. 离婚后的抚养费问题
  2. 监护权应该由谁行使
  3. 现在离婚孩子判给谁多
  4. 婚后财产离婚如何分配抚养权
  5. 父母离婚的孩子属于父亲,父亲再婚的母亲能争取抚养权吗
  6. 单亲离婚带着孩子怎么判
  7.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介绍
子女抚养知识导航

孩子抚养纠纷解决方案

  1.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2.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3. 借款纠纷过诉讼时效该怎么?
  4.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5. 死刑的执行程序
  6.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7. 劳动纠纷诉讼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