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27
监护人在精神病患者患病期间有以下职责:
精神病人常常会拒绝治疗,原因包括难以接受、恐惧药物副作用、治疗效果不明显等。对于拒绝治疗的病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需要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确认。
根据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因为在精神正常时,他们具备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根据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时,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种精神病人在行为能力上介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之间。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前提是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如果对指定不服,可以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可以担任监护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指定监护人时,可以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顺序进行指定,如果前一顺序的人员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不利,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的人员中选择。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时,应征求其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