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监护责任如何承担,子女监护权被剥夺怎么办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9-01
我国法律规定了父母对于子女监护的义务,而这种监护的义务不因为离婚而消失。那么离婚后监护责任如何承担,子女监护权被剥夺怎么办?了解相关问题有助于当事人更好承担监护责任。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监护责任的承担方式
夫妻离婚后的监护权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由父或母一方抚养。无论由哪一方抚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另一方的监护权。换言之,父母双方都享有对子女权益问题的决策权(法定监护权)以及对子女生活的照料权(生活监护权)。
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利益的责任承担
当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利益时,由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离婚后,虽然父母都是该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但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最直接负责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等方面。未成年子女发生侵害行为往往是由于与其共同生活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所致,因此需要由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监护人承担责任。
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监护人的责任
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监护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随时照顾管理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因此,法律对其监护职责的履行做出了相应的放宽。只有在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存在困难时,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作为监护人也应共同承担民事责任,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子女监护权被剥夺的处理方式
法院裁决子女监护权被剥夺
子女监护权被剥夺或限制只能由法院进行裁决,这表明如果想挽救自己对子女所犯下的错误并重新获得子女的爱,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改变自身,避免对子女造成伤害。
通过协商或法院起诉来重获监护权
同时,可以与子女的直接抚养人或监护人协商,看是否能够获得谅解。如果无法达成协议,仍可通过法院起诉,通过法院的判决来重新获得对子女的监护权。当然,前提是希望获得监护权的一方必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利。
监护权与抚养义务的区别
监护人并不一定是对被监护人尽抚养义务的人。例如,父母作为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有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但在某些情况下,监护人并非抚养人。实际上,只有当监护人同时也是抚养人时,才既要尽抚养义务,又要承担监护责任。因此,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