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4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以及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根据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血缘、组织等关系的远近来确定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这种法定监护人可担任人员的排列顺序应当视为担任监护人的先后顺序。只要前一顺序有人可作为监护人,后一顺序的人就不能担任监护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1条的规定,即使夫妻双方离婚,也不能改变他们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的身份。因此,即使夫妻双方离异,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仍然是夫妻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