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顺序是怎样的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2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属于一个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些能力人有可能会因为本身的智商或者是精神出现问题,而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到时候他们的监护人是如何规定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顺序的法律规定
一、监护人的确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监护人的确定顺序如下:
1. 配偶
首先,配偶享有担任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2. 父母
其次,父母有权担任监护人。
3. 成年子女
若配偶和父母均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则成年子女可以担任监护人。
4. 其他近亲属
在上述人员无法担任监护人的情况下,其他近亲属可以担任监护人。
5.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如果没有合适的近亲属,但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他们也可以成为监护人。
二、监护人争议的解决
如果对担任监护人的问题存在争议,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将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如果有人对指定结果不服并提起诉讼,将由人民法院做出裁决。
三、无合适监护人的情况
如果无法按照以上规定确定监护人,则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将担任监护人的职责。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的顺序由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和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人员担任。如果对担任监护人的问题存在争议,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将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如果无法按照以上规定确定监护人,则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将担任监护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