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3-21
根据中国专利法第45条的规定,专利无效需要他人提出请求。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该专利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也就是自专利授权之日起,任何人或单位均可就此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
为了提起专利无效宣告,需要准备以下文件:
a. 拟无效专利的公告文本;
b. 无效宣告请求书;
c. 无效宣告的理由及证据;
d. 委托书;
e. 法院传票。
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复审委”)负责受理和审查无效宣告请求。复审委根据不同技术领域设立不同的审查部门,将无效请求按领域划分并成立合议组,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审查。由于各领域案件量不同,因此无效宣告的审查周期会有较大差异。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一般最长约2-3年,实用新型次之约1.5-2.5年,外观审查周期较短,一般为1-1.5年。此外,如果在无效审查过程中发生专利权属纠纷,无效审查还可以被中止,进一步延长了无效审查的周期。除特别简单的案件外,无效审查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口审的程序,类似于法院的庭审程序,双方在合议组的主持下口头进行陈述,一般口审程序后的3-5个左右会收到无效审查决定。
在无效宣告程序中,请求人负有举证责任。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请求人可以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无效宣告请求后的一个月内增加理由或补充证据。逾期增加理由或补充证据的,复审委可以不予考虑。因此,对于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和证据,应当在提出请求后的一个月内全部补充完毕,否则逾期提交的证据和理由有可能会被拒绝采纳。
证据可以来自国内外。对于外文证据,需要同时提供使用部分的中译文。如果对方不认可翻译内容,可以由双方协商或由复审委指定翻译机构重新翻译。对于来自域外的证据,需要进行公证和认证。
证据的基本要求是专利申请日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常用的包括专利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等。这些证据可以是国内外的专利和期刊杂志。所使用证据的公开日要早于拟无效专利的申请日,并且能证明为公开发表的材料,例如提供期刊杂志的ISSN号。
根据专利法第46条的规定,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审查决定后,当事人对宣告专利权无效或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涉及到专利无效的行政诉讼,目前都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而且是行政诉讼一审。当事人对一审结果不服,可以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即二审)请求。二审是终审,其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如果逾期未办理规定手续,申请将被视为撤回,专利局将发出视为撤回通知书。申请人如有正当理由,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向专利局请求恢复权利,并说明理由。请求恢复权利时,应当提交一式两份的“恢复权利请求书”,说明耽误期限的正当理由,并补办未完成的各种手续,并补缴需要缴纳的费用。补办手续和补缴费用一般应在上述2个月内完成。
如果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理登记手续,将被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的权利。如果申请人有正当理由耽误期限,可以请求恢复权利。恢复权利的请求应当在专利局发出的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通知书的发文日起2个月内提出,同时应当补办登记手续(缴纳专利登记费和授权当年的年费,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缴纳维持费的,还应缴纳维持费)和缴纳规定的恢复权利请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