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8
1. 个人债务是指家庭成员中的某个人,在未告知其他成员或告知后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借款,并将其用于非家庭开支。
2. 无论家庭其他成员同意与否,只要一方借债用于家庭开支,就属于个人家庭债务。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家庭与家庭的区分,个人家庭指的是夫妻共同组成的小团体。
3. 如果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借款资助夫妻关系以外的任何人,属于个人债务。
4.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而婚前的财产为个人财产。
5. 夫妻离婚时,孩子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仍属于孩子所有,孩子可以决定由谁代为保管。
6. 如果离婚前较短时间内一方从部队转业或退伍,其转业安置费属于个人财产;或者是企事业单位下岗或工龄买断的下岗买断生活费,也属于个人财产。
在离婚案件中,债务分为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做出了规定。以下是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和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满足两个条件:
1. 债务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2. 借款的目的是满足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需要。
如果一方在婚前所欠下的债务,借款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双方离婚,也应当共同清偿。具体情况分为三种:
1. 双方的共同财产足以清偿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来清偿共同债务,剩余财产在双方之间平等分配。
2. 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共同债务:由双方协议清偿,如协议不成,由法院进行判决。
3. 不存在共同财产的情况下:债务由双方协议清偿,如协议不成,仍由法院进行判决。
如果夫或妻一方死亡,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维持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出与共同生活的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抚养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在离婚时应当由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2.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所负的债务,以及一方从事经营,其收入主要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债务,也属于共同债务。
3.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因分家所分得的债务也属于共同债务。
4. 夫妻一方受另一方虐待,无法共同生活而离家出走,出走方为日常生活所需开支及治疗疾病、抚养子女所欠的债务。
5. 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
6. 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在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八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四年,如果夫妻均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为个人财产且法院无法查实,也将被视为共同财产。
7.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十年以上,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转业费。
8. 夫妻两地分居期间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