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家庭暴力中的当防卫行为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5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发现家庭暴力而引发法律纠纷,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很有必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家庭暴力。但不太清楚对于家庭暴力中的当防卫行为该如何认定。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将就此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综合判断标准
在认定家庭暴力中的当防卫行为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施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和手段的残忍程度
- 防卫人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危险程度
- 防卫人采取的制止暴力手段
- 防卫行为对施暴人造成的重大损害程度
- 既往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
防卫因素和过错责任的考虑
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案件中的防卫因素和过错责任:
- 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伤害施暴人的行为,可以视为具有防卫因素
- 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直接责任的情况下,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 遭受严重家庭暴力并因此身体或精神受到重大损害,故意杀害施暴人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刑法中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
- 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根据其家庭情况放宽减刑幅度,缩短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
- 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假释
- 被杀害施暴人的近亲属表示谅解的情况下,在量刑、减刑和假释时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根据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第19条,对于符合刑法规定条件的正当防卫行为,应当认定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施暴人重伤或死亡,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害,并使其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