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2
根据《婚姻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有其特定的形态。然而,根据司法实践和结合《婚姻法》第八条的规定,我们可以列举出以下三种错误登记的婚姻形态:
代领结婚证指的是男女一方或双方未亲自到场领取结婚证,而是由他人代为领取。这种形态往往导致包办婚姻的出现。
借用他人证件,冒领结婚证是指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结婚条件,使用他人证件来领取结婚证。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被冒领者构成重婚。
骗婚是指使用伪造证件来领取结婚证,以达到以婚姻为手段骗取财物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对社会秩序造成混乱。
婚姻的要件具有强制性,一个本来无效的婚姻不可能通过调解变成有效。婚姻效力的审理和判决直接决定婚姻的有效性,它是相关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础,具有严肃性,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也不会因为一方当事人的意愿而随意转移。一旦判决宣告,它就具有法律效力,不可上诉。然而,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关系并不是基础性问题,它们属于可调解和上诉的范畴。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根据法律做出判决。《婚姻法解释二》第二条进一步规定,一旦受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并经审查确认为无效婚姻,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无效判决,即使当事人申请撤诉,法院也不会准许,以维护婚姻的严肃性。同时,与婚姻效力有关的判决一经处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可上诉。
对于由登记错误导致婚姻无效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救济途径:
登记结婚行为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因登记审查不严而导致无效婚姻的情况下,登记机关应主动纠正错误,撤销错误登记。在行政救济途径中,行政诉讼应作为行政自行纠错的后置程序。如果受害人在行政机关不愿意撤销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结婚登记。法院会在审查相关登记材料的基础上,做出撤销登记的判决,以实现法律和事实的一致。
在行政救济途径中,除了行政机关自行纠错外,提起行政救济的主体也因错误登记的类型而有所区别。对于代领结婚证的情况,只有被代领人可以提起行政救济;对于冒领结婚证的情况,只有被冒领者可以提起行政救济;对于骗婚的情况,只有被骗一方可以提起行政救济。
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确认婚姻无效或撤销“欺诈”婚姻。法院在受理后,应审查无效情形,并做出相应的确认。对于代领结婚证的情况,应根据受害方的意愿进行撤销;对于冒领结婚证的情况,应确认为无效,并通知行政机关予以撤销登记;对于骗婚的情况,除了确认婚姻无效外,还要通知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