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身出户的法律含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前婚后协议法律知识

净身出户的法律含义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1

 
416361
在生活中,我们听到有的夫妻双方在离婚时,总是说要求一方净身出户。被净身出户的一方相对比较可怜,那么夫妻离婚怎么预防被净身出户呢?净身出户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净身出户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净身出户是指在婚姻双方决定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放弃一切共同财产的情况。也就是说,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不得获得任何共同财产。

典型的离婚财产转移前兆

在离婚案件中,常见的几个典型的财产转移前兆包括:

1. "未雨绸缪":即在没有明显离婚迹象的情况下,一方已开始着手转移财产。这可能是因为一方有了外遇并产生了离婚的念头,担心被亲朋好友指责,于是制造事端逼迫另一方提出离婚。在这种情况下,一方会首先考虑到大额共同财产,如住房和存款等。有些当事人在一方起诉离婚时,对此也一直蒙在鼓里。

类似的情况还包括私自将房屋产权过户到他人名下、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将同居期间至结婚前双方出资购买或建造的房屋登记在一人名下等。

2. "暗渡陈仓":即将共同财产化整为零。一方不时将夫妻共同积蓄的钱取出,工资卡上的钱往往过不了一天就只剩下零头。当另一方追问时,对方常常漫不经心地说丢了、吃了、喝了、赌了等。而实际上,一方已经在外地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将所有的钱转移到该账户,并认为万无一失,于是开始离婚诉讼。

类似的情况还包括转移股市资金(基金)、隐匿炒股(基金)信息、抛售股票(基金)套取现金等。

3. "桃僵":即将股权由台前转到幕后。为了达到离婚目的而又不让股权被分割,一方早就蓄谋已久。他们会找几位好友,通过股权转让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使他人成为股东,而自己则变得一无所有。实际上,自己只是由名副其实的股东变成了隐名股东,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如何防范和补救以上问题

在面对以上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补救:

1. 注意收集证据

除了平时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外,还应该注意收集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离婚案件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或其他需要进行所有权登记的财产,以及金额或价值较大的财产,应将自己的名字写入产权证书,或达成出资协议并书写好共有证明。

(2) 注意掌握对方开户银行和资金账号,收集对方的大额储蓄信息、取款凭条或信用卡刷卡记录。这样既可以把握对方的动向,又可以证明自己在置业方面的出资事实。

(3) 掌握家庭平时正常的生活开支和对方资金的流向情况,以便进行必要的反驳或抗辩。

(4) 注意收集和保管购买财产的发票。在预感到一方可能转移或隐匿财产时,可以请他人来家中列出财产清单并签字,或请公证机关公证、请律师见证。一旦发现家中财产被转移,也可立即报警,以便确定证据。

2. 及时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前提是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需要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由于银行存取款、股票、证券、基金、股权等属于商业秘密或为当事人、代理人无法通过自身获得的材料,房屋产权证、汽车登记、股权变更登记等由国家相关部门保存,因此如果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认为对方有在这些方面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例如,对于股份转让,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工商登记情况,以发现蛛丝马迹。但当事人在提出申请的同时,必须提供相关线索。例如,对于银行存取款,必须提供开户行和账号,否则法院无法调查。

3. 请求法院确认相关转让行为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七条的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如果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许可,擅自处理大额财产,不仅侵犯了对方的共有权,而且由于一方存在故意欺诈、恶意串通等违法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和《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这类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对方有权请求法院确认该行为无效。例如,如果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与他人恶意串通转让股权,损害了对方的利益,对方可以请求法院确认该行为无效。

4. 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因此,离婚并不意味着一了百了,仍然可以留意对方是否隐匿转移财产,一旦发现,即可在自发现之次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法院同样会依法给予保护。

延伸阅读
  1. 婚内财产协议的定义和注意事项
  2. 离婚财产分割原则
  3. 离婚让男人净身出户的条件是什么
  4. 净身出户离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5. 夫妻离婚出轨方是不是要净身出户

结婚热门知识

  1. 可以与法定继承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吗?
  2. 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及判决
  3. 彩礼的法律性质及返还条件
  4. 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5. 丈夫不履行扶养义务,妻子的救济措施
  6.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双方应具备什么条件
  7. 结婚程序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结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