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06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案件中涉及公租房使用和承租问题的争议,如果当事人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经双方单位或有关部门调解无果,人民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妥善处理。
公租房属于公共财产,租赁人没有产权,法院仅会判决一方继续使用,而不涉及产权问题。
1、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租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
2、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
3、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租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
4、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租房承租权;
5、婚前一方承租的公租房,婚后因该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
6、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
7、一方将承租的本单位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提供调换房屋;
8、婚前双方均租有公租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
然而,离婚后夫妻若继续共同居住,难免会发生纠纷。因此,法院在分割公租房时,通常会将租赁权判给一方。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公租房的产权不属于夫妻双方,因此法院在分割时只涉及租赁权。一般来说,法院在分割公租房时会考虑以下因素:
1、优先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因为抚养子女是一项重要任务;
2、在男女双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照顾女方,出于保护女性的角度;
3、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
4、照顾无过错一方。
当然,如果将租赁权判给一方会严重影响另一方的生活,法院仍会判决双方共同享有租赁权,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各自使用的房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