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28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离婚时,当事人需要到民政部门办理手续。民政部门要求双方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协商,并形成书面协议后才会办理离婚手续。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离婚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对解除婚姻没有异议,但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并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或撤销协议。
我们认为,当事人在民政部门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协商一致的结果。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来说,这都是对自己财产权利的自由处分,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双方都应接受协议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基于这种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发生纠纷时,应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的,人民法院应根据法律予以支持,但必须存在法律规定的欺诈、胁迫等特殊情形。
由于婚姻关系中包含了身份关系,因此导致的纠纷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不能简单地适用其他法律规定而忽略身份关系。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本解释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例如,在列举的事项中并没有规定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内容,这是基于对特殊情况的考虑。当然,我们并不完全排斥这些规定的适用,只是认为在适用时必须严格限制。如果个案确实属于应适用这些规定的情况,法官可以根据《解释(二)》第九条的弹性条款,根据具体案情行使裁量权,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判。
根据现行规定,对于当事人的诉权,我们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只要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都应依法受理。但当事人是否有实体上的胜诉权,要看当事人是否能够证明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人民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此外,如果当事人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因对方违反约定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应依法受理。
离婚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在办理离婚登记后,离婚协议书生效。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欺诈、胁迫情况申请撤销离婚协议书中的相关条款。当事人不履行离婚协议书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离婚协议书。